犹豫不决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
究竟是先天的原因还是后天的因素,造就了这种犹豫不决的 性格呢?目前,我们还没发现能够影响一个人是果断还是犹豫的 基因。但有研究证明,犹豫不决的人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长环境, 他们的家里要么有个决策型拖延的母亲,要么有个刻板严肃、说 一■不—^?的父亲。纽约雪城大学的研究者针对果断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进行 了研究,发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如 果有一个冷峻而专断的父亲,往往就会对应没有主见、决策困难 的孩子。因为父亲太过强势,孩子们只能遵照父亲的决定去做, 即便提出不同意见,也会被冰冷地否决。在强势父亲的威压下, 母亲也总是无能为力,所以孩子也无法从母亲那里得到帮助。久 而久之,孩子就会养成对任何事都不发表意见,也不做决定的习 惯。等到他独立时,逃避做决定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,但是他必 须得做决定,于是便一再推迟。
不过,庆幸的是,拖延并非由基因决定。在同一个家庭中,
亲兄弟也可以截然不同,可能有一个孩子是犹豫不决的,而另 一个孩子则不是。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发现推迟决定或者干脆不做 决定并不会带来坏处,就会逐渐把延迟决定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 方式固定下来。而另一个孩子可能在生活中发现了直面挑战的意 义,他就会不断前进,遇到任何需要决定的事情都不退缩。
研究者也说:“犹豫不决是后天形成的,是可以克服的。”正 如上面例子,犹犹豫豫的孩子完全可以在后天努力克服自己的决策型 拖延症,而那个果断的孩子就是一^彳财f的榜样。
犹豫不决的性格养成之后,即使离开原有的家庭环境,也 不会主动做决定。想要摆脱这种性格,就要纠正以下这些错误的 认识。
首先,他们不拿主意,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。他们在生活中, 将不做决定就不必担责当成了一条经验,并反复使用。
这样的想法,在成年人中非常常见。
萨莉是个犹豫不决的人。她从不愿意自己拿主意,因为她 不想承担责任。她跟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,这时候同时上映 的电影大约有八部。她的朋友问她想看哪部,她毫不犹豫地说:
“你说了算吧!我无所谓。”她的朋友选定了一部电影,并问她 想法的时候,她依然没有表态,而是说:“听你的好了。”
在这个短小的事例中,萨莉必然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活动。 她不做选择就是为了逃避责任。如果两人对所选的电影都满意, 那么就不存在问题,是谁选的都没有关系。但如果是萨莉选的电 影,而朋友认为不好看,那当朋友埋怨她的时候,她会感到很自 责,并且也很委屈。而如果朋友选的电影不好,她可以什么也不
说,或者埋怨一通,反正电影不是她选的。
简单点儿说,“不决定”成了决策型拖延者的保护伞。萨莉 在整个过程中,不但没有做选择,而且没有说一句明确的意见。 她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权利。可是,她没有注意到,如果朋友选择 的电影不好看,实际上她是不能抱怨的,因为是她让朋友做决 定的。
犹豫不决的人一直在不用承担责任的保护伞下生活,他们反 复地利用这把伞,已经成了习惯。这是他们用来逃避周围人埋怨 的手段。 ?
可是不做决定并不等于不需要承担后果。如果你自己不决定 读什么专业,而由父母来决定,那么即使选出的专业你不喜欢, 后果也还是你自己承担。因此,不如让自己成为拿主意的人,自 己为自己拿主意,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。
其次,研究决策能力的学者发现决策型拖延者不愿意了解自 身。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不了解,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和 价值就更不愿意多做思考。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,又怎么能缕顺 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关系呢?怎么能够做出明确的选择呢? 就像上例中的萨莉一样,她很可能连自己喜欢看什么电影也说不 清,又怎么能决定看哪部电影呢?
研究者发现那些做事果断的人,对自己非常了解,他们对自 身有着浓厚的兴趣,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,有什么缺点,喜欢 什么,等等。因此让他们做决定的时候,这些已经在脑子里的信 息会迅速整合,并得出结论。而犹豫不决的人对自身的某些方面 始终回避。他们对自己的事情,往往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感觉,仿 佛连生命都不是自己的。
了解自己非常重要,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,你
怎么能享受到兴趣带来的欢乐呢?找出你认为拖延了的决定,即 使那不是多么要紧的事情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你要了解拖延时你 是怎么想的。把这些心理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,你就能更了解自 己,并找到和这些心理因素斗争的方法。
如果你也是犹豫不决的性格,不必过于迁怒于你的家庭环 境。抱怨过去是没有意义的,你还有机会改变,你该做的是拋弃 那些不做决定的借口,并将分散的精力集中起来,多了解了解自 己,这样面临选择的时候,你就不用那么慌乱和犹豫了。
页:
[1]